查看原文
其他

追求“高大上”,东方风电打造东方的大国重器

《风能》杂志王芳 风能专委会CWEA 2023-07-10


《风能》杂志,文 | 王芳


在2021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(CWP2021)上,东方电气风电有限公司(下称“东方风电”)推出三款全新整机产品:3.6SMW双馈机型,适用于低风速地区,具有高可靠性、高经济性的特点;6.25MW永磁直驱机型,主要针对“三北”及海上风电市场,是国内已投运单机容量最大的陆上风电机组;12MW等级海上直驱风电机组,具有高可靠性、高发电量、低工程造价的优点。这些“高大上”的产品,无不体现出东方风电对科技创新矢志不渝的追求,以及做风电“长跑者”的发展理念。
从2013年投运第一台5MW海上风电机组,到2020年投运我国首台10MW海上风电机组,东方电气仅用了7年时间。在头部企业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的情况下,起跑较晚的东方风电能够从追赶,到实现并跑,是什么给了这家企业信心、力量和勇气?

志存高远,打造国之重器


2010 年后,本土风电整机商开始走向我国舞台的中央,但在海上风电领域,外资企业已经走在前面。彼时,东方风电仅有一款5MW高速永磁海上机型,且竞争力不强,几乎是“无机可卖”。因此,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、自主化程度与可靠性高的产品变得势在必行。从技术上看,东方风电凭借集团公司深厚的技术积累,拥有发电机、叶片、控制系统等核心产品,在直驱技术上拥有一定的储备。
要想在市场上获得相对的竞争优势,唯有通过跨代开发实现“弯道超车”。基于对市场的精准判断和技术积淀,东方电气明确了“打好风电产业振兴攻坚战”战略。
“到东方风电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‘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’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,瞄准关键核心技术,加快自主创新。”东方风电党委书记、董事长贺建华表示,“当时也有质疑,认为步子迈得太大。我们都通过专业的技术和市场分析说服了他们。”
在遵循集团公司规划纲要和宗旨的基础上,东方风电制定了高端产品“领跑”,陆上风电“赶超”的具体发展战略;在科技创新发展方面,将竞争机型定位为“个性定制、大型开发、研发前瞻、智能应用”;结合当时风电技术路线的特点和前景,确定了双馈、直驱并蒂开花的市场策略。
2012 年5 月,东方风电2.5MW 样机成功并网发电;2018 年,东方风电成为行业内第一个研制出4MW 等级陆上风电机组的整机企业;2020 年,我国首台10MW 风电机组在福建兴化湾成功并网发电;2021 年,12MW等级海上风电机组对外发布……
地处我国西南部的东方电气自成立之初便有一个愿景⸺_“世界的东方,一流的电气”。立长志,打造国之重器,东方风电向着目标大踏步前进,在大容量机组的开发上迅速居上。

理思路,鼓干劲


“核心技术、关键技术,化缘是化不来的,要靠自己拼搏。”有了高远的志向,既需积聚拼搏的力量,也要有正确的策略和方法。
“定战略稳军心,攻难关增信心,重人才聚人心。这是在10MW 海上风电机组研制过程中,我给自己的定位。”每当遇到重大技术难关,曾经带领东方电机建设世界一流水电站⸺_白鹤滩水电项目的贺建华都会组织研发人员做两件事:一是理思路,在关键时候做出决策;二是鼓干劲,在内心动摇时,用自己解决三峡机组难题时的亲身经历激励团队。
人心不能散,人才之心更不能凉。为了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干事业,东方风电领导班子定了一个目标:不再让任何一个研发人员离开企业。为此,这家企业建立了信息透明、集体决策、结果公正的招聘机制,明确高层次人才引进流程及待遇;完善了人才选用、晋升、退出、培训、举荐、奖励等管理机制。同时,落实服务暖人才,为员工、专家制订慰问管理办法,改善居住条件,完善福利待遇。目前,东方风电的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为30 岁,核心研发人员的收入两年内增长近40%,不仅实现人才零流失,还有10 余名离职的研发人员重回企业,为项目开发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。
在攻克难关时,东方风电给予科研人员最大的信任,良好的研发氛围让开发人员拥有充分的自由,敢于放心大胆地前行。
在第一次采用碳纤维材料研制风电叶片过程中,前两次试制均告失败。研发人员赵伟的内心也像快要断开的叶片,“打击太大了,一支叶片就要好几百万,公司领导给我们提供了那么好的平台和环境,却一次又一次地失败。我的心里又堵又沉。”通过对90 米叶片的精细解剖,最终找到了那个细微至毫米的“病灶”。坚守现场一个多月,在100多层的碳布前,团队分三拨来回看,终于解决了问题。当10MW海上风电机组并网成功时,憋在赵伟心里的那口气终于呼出来,他说,“能参与这个项目我很自豪。”


高高山顶立,深深海底行


东方电气的“同·创”文化手册上印有这样一句话:远方虽远,行则将至。产品亮相的高光时刻有多闪耀,其背后就有多努力,与“高、大、上”目标相对应的就是“苦、难、熬”。
从5MW到10MW,看似是简单的数字翻倍,实则给没有借鉴、没有参考、全靠自主开发的研发人员带来几何级增加的研制难度。
在10MW海上风电机组项目中,东方电气调集了大量资源,首先是进行内部资源协同,整机、叶片、中型电机等业务单元以及集团研究院组成专业团队,攻关风电机组关键难题,组织集团内部专家对技术难题进行会诊。其次是与外部供应商协同设计,开发核心产业链,提升竞争力,确保开发设计水平与产品质量。
东方风电制定了详细计划,梳理技术难点,列出行动项,在设计攻坚期,项目团队坚持“5+2”“白加黑”的工作模式,每天平均工作10小时以上,所有人员在一起吃盒饭、熬通宵。为保证10MW海上风电机组的最优设计,整机机舱结构布局进行了至少3次颠覆性的方案设计,相当于完整设计了3个机型。主机架模型共修改70余次,轮毂方案设计了几十个。在电机研发中,团队大胆借鉴水力发电机的经验,在东方电机中型电机分公司10MW海上风电发电机制造攻关队队长鄢勇洪的描述中包含着52天,1248个小时,10万多张冲片,上千块磁钢,近万颗螺栓,265吨物料,170多人接力,而这些仅是发电机制造一个环节的数字。
未来,风电机组的大型化趋势愈加明显,验证着东方风电最初的梦想,也意味着更大的挑战。10多年来,在不断攀登高峰的艰险中,东方风电已经拥有了稳定成熟的技术研发团队,在整机集成、关键核心部件设计和装配工艺等方面,练就出“十八般武艺”。这也使得这家企业能够无惧挑战,将视野放在更远处。在漂浮式机组方面,东方电气早在2019年即联合中集来福士开发7MW漂浮式基础,在控制器、浮体、系泊系统的设计,以及控制算法、一体化仿真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,相比传统钢结构浮体,东方风电开发的浮体实现了50%的降本目标。
“十四五”期间,东方风电仍将坚持创新驱动,突破关键核心技术,实现高端产品持续领跑,在新产品研发方面,开展陆上、海上更大功率产品研制,应对平价上网,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。
来源:《风能》杂志,文 | 王芳

CWEA

投稿与联合研究欢迎风能行业相关研究机构、专家学者、产业分析师向风能专委会CWEA公众号赐稿,或进行联合风能产业研究。CWEA投稿邮箱:
cwea40@cwea.org.cn,或请公众号后台留言
产业研究服务:
hejy@cwea.org.cn,何老师;
电话:010-59796665-3612



更多能源和风电行业专业报告,请关注风能专委会CWEA公众号,文章列表页右上角搜索“报告”,即可获取最新最全的报告。也欢迎您将CWEA公众号转发给朋友参考。

如果觉得好,不妨动动手指点一下。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